当前位置:首页 > 正文

【渤士说星投顾】基建领域迎超级“核弹”:1.2万亿水利工程开工

  • 2025-07-29

项目名称: 【渤士说星投顾】基建领域迎超级“核弹”:1.2万亿水利工程开工

项目地区:西藏 林芝

免费查看原文

来源:渤海证券财富管理

全文3147字 预计阅读需19分钟

一、项目战略定位与政策支持

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1月6日发布的官方文件,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(以下简称“雅下工程”)正式获得国务院核准,成为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中列明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。该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,规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,总装机容量达6800万千瓦,相当于3.2个三峡工程(三峡总装机2250万千瓦),年设计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,可满足3亿人口全年用电需求。

1、工程战略定位体现三大国家意志:

> 一是 落实“双碳”目标的核心抓手,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1.2亿吨,减排二氧化碳3.1亿吨;

> 二是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工程,预计创造就业岗位45万个,建成后每年为西藏增加财政收入200亿元;

> 三是 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科学调度可调节下游水量,提升防洪抗旱能力。

2、政策支持体系已形成闭环:

2024年12月中央财政专项安排前期资金150亿元;2025年3月自然资源部完成工程用地预审;2025年7月生态环境部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2025年4月财政部联合税务总局出台《重大水电工程税收优惠政策》,对工程设备采购给予13%增值税即征即退,对企业所得税实行“三免三减半”政策。

二、工程经济特征与投资规模

根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2025年7月发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,工程总投资1.28万亿元, 其中:主体工程投资8200亿元(占比64.1%) ,配套输变电工程2300亿元(占比18.0%),生态环保工程1200亿元(占比9.4%),移民安置费用1100亿元(占比8.6%)。资金筹措采用“政府引导+市场运作”模式:中央预算内投资占比30%,政策性银行贷款占比40%,社会资本参与占比30%。国家开发银行已承诺提供5000亿元低息贷款,年利率3.85%,期限25年。工程经济指标显著优于同类项目:单位千瓦投资1.88万元,较三峡工程(1.10万元)增加70.9%,主要因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隧洞开挖量增加;度电成本0.18元/千瓦时,较光伏发电(0.25元)低28%,较陆上风电(0.32元)低43.8%,具备显著成本优势。

三、区域经济带动效应

(一)西藏自治区

> 财政增收: 工程建成后每年贡献税收200亿元,占2024年西藏公共预算收入(315亿元)的63.5%。

> 就业创造: 建设期吸纳农牧民转移就业12万人,人均年收入增加4.8万元;运营期提供稳定岗位8000个。

> 基建升级: 配套建设3条进藏铁路、5条高等级公路,林芝米林机场扩建工程已开工。

(二)川滇黔地区

> 建材产业: 四川德胜集团在攀西地区建设500万吨/年水泥生产线,产品通过专用铁路直供工地。

> 装备制造: 云南昆明建成水电设备集群,产值规模2025年突破800亿元,较2020年增长230%。

> 物流网络: 中欧班列(成都-林芝)常态化运行,年运输量达150万标箱,降低工程物资运输成本18%。

四、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

(一)产业链受益图谱

1、 工程建设与施工:央企主导的 7200亿蛋糕

地下工程主体施工(建筑工程、设备安装、金属构件)占总投资的60%(约7200亿元),年均投资强度480亿-840亿元。核心受益方包括:

> (1)水电建设龙头:国内大型水电站施工市场份额超65%,深度参与截弯取直、隧洞引水等核心工程,预计年均承接工程量218亿-291亿元,占其新签合同额1.7%~2.3%;

> (2)配套基建企业:川藏铁路、墨脱公路等配套交通投资超500亿元,高海拔冻土施工技术企业订单弹性显著。

2 、 水泥建材:区域龙头的稀缺性红利

项目水泥总需求超4000万吨,年均消耗284万吨,占西藏近五年年均产量的30%。运输半径限制(≤500公里)强化区域垄断格局:

> (1)西藏本土龙头:产能800万吨/年,市占率65%,新建2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,吨毛利较内地高200元;

> (2)跨区域补充:藏南基地产能335万吨,运输成本低于同行15%,2025H1净利润预增50%~55%。

3、民爆工程:牌照壁垒下的爆破刚需

超百公里隧洞开挖催生炸药年需求10万吨级,西藏现有产能仅8.3万吨(2024年数据),供需缺口达85%。核心企业优势:

> (1)区域垄断企业:西藏唯一民爆牌照持有者,市占率90%,提供“产供销爆”一体化服务,混装炸药毛利率35%(行业平均25%);

> (2)技术升级需求:高原地质复杂,电子雷管穿透力需提升40%,全国龙头产能占比20%,西藏基地年产能1.2万吨直供核心标段。

4、高端设备:国产替代的技术攻坚

> 水电机组: 水轮机与发电机订单价值535亿-954亿元,百万千瓦级冲击式水轮机实现100%国产化;

> 隧洞机械: 25台以上隧道掘进机(TBM)需求,单台价值2亿-3亿元,国产龙头市占率超50%;

> 起重设备: 水电站专用吊装设备市场垄断率90%,受益于6000万千瓦装机配套需求。

5、电力外送与运营:特高压+清洁能源的长期价值

> 特高压设备: 外送通道投资超500亿元,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市占率90%,柔性输电技术为刚需;

> 电力运营商: 项目投产后年发电收益增量超20亿元,流域水风光互补提升整体效率15%。

(二)核心受益企业筛选逻辑与业绩弹性

1、工程建设:订单确定性优先

> 全球水电龙头: 深度绑定雅下主体工程,年均订单占营收比超15%,PE仅8.3倍(行业平均18倍);

> 地基处理专家: 软基处理技术攻克高原冻土难题,专利方案降低塌方风险30%,订单可见性至2028年。

2、区域资源壁垒企业

> 西藏水泥寡头: 新建产能1600万吨/年,吨净利提升25%,中报预增50%+;

> 民爆区域霸主: 产能利用率95%,雅下工程覆盖70%订单,中性情景下年利润增5.3亿元(较2024年翻倍)。

3、技术护城河企业

> 水电机组龙头: 林芝基地专攻高原机型,潜在订单300亿元,研发投入占比7.2%;

> 智能电网核心: ±800kV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自主可控,特高压业务营收增速28%。

五、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

(一)地质风险

工程区域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,2025年1月中国地震局完成1:5万地质填图,识别断层带17条,采用“主动避让+抗震设计”方案,关键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提升至9度。

(二)生态保护

建立“点上开发、面上保护”机制:

· 投资120亿元建设生态廊道,恢复珍稀植物200万株

· 安装水生生物监测系统,实时调控下泄流量

· 设立雅鲁藏布江生态补偿基金,首期规模50亿元

(三)市场风险

针对电力消纳问题,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《跨省区电力交易规则》:

· 优先保障西藏本地用电需求

· 建立“基准价+浮动”定价机制

· 允许发电企业参与绿电交易

六、结论

作为国家战略工程,将形成超过3万亿元的产业链投资机会。建议重点关注:

> 1. 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水电设备制造商

> 2. 参与工程建设的央企建筑集团

> 3. 西藏本地建材及物流企业

> 4. 从事碳汇开发的专业机构

雅下工程的产业链投资需紧扣 “区域垄断性、技术不可替代性、订单可见性” 三大准则:

> 短期(2025-2027年): 民爆、水泥的区域寡头受益于需求刚性,业绩弹性已验证(西藏民爆2024年产值增35.96%);

> 中期(2028-2032年): 设备厂商技术溢价兑现,水轮机组、TBM制造商毛利提升至40%+。

> 长期(2035年后): 运营商享受30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收益,叠加跨境输电政策红利。

工程预计2035年全面建成,届时将重构我国西南能源格局,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投资标的。投资者应密切关注项目关键节点,包括2026年大江截流、2030年首台机组发电等里程碑事件。

数据来源:

国家发改委、能源局、财政部等部委文件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统计局2024年统计公报。

《雅下水电概念掀涨停潮 机构研判配套工程领域机遇》2025年7月22日上海证券报。

来源 李玫慧

复审 邢艳

审核 李皓

△免责声明

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。我们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,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。

免费查看最新招中标公告